杜甫五古《水槛》读记
发布日期:2025-02-02 21:01 点击次数:178
杜甫五古《水槛》读记
(小河西)
这首诗同《春归》、《归来》、《草堂》等诗,均作于广德二年(764)春,时杜甫刚从阆州回到成都草堂。水槛:临水栏杆。杜甫建成草堂不久,在江边修了个水槛。【见杜甫上元元年《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》:“新添水槛供垂钓,故著浮槎替入舟。”】水槛上可钓鱼,也可“遣兴”。【见杜甫上元二年《水槛遣心二首》。】杜甫外出三个年头,回草堂后发现江槛“浮柱”斜了。修还是不修呢,这是个问题。
水槛(杜甫)
苍江多风飙,云雨昼夜飞。茅轩驾巨浪,焉得不低垂?
游子久在外,门户无人持。高岸尚为谷,何伤浮柱攲?
扶颠有劝诫,恐贻识者嗤。既殊大厦倾,可以一木支。
临川视万里,何必阑槛为?人生感故物,慷慨有余悲。
风飙:暴风。《杂诗》(汉-王粲):“风飙扬尘起,白日忽已冥。”《宿东园》(梁-沈约):“树顶鸣风飇,草根积霜露。”
茅轩:茅舍。《游北山赋》(唐-王绩):“结萝幌而迎宵,敞茅轩而待曙。”
驾:凌驾。《小尔雅》:“驾,凌也。”《游仙》(东晋-郭璞):“吞舟涌海底,高浪驾蓬莱。”
门户:门口;家。《陇西行》(汉乐府):“健妇持门户,亦胜一丈夫。”《颜氏家训-治家》(北齐-颜之推):“邺下风俗,专以妇持门户。”
高岸为谷:《十月之交》:“高岸为谷,深谷为陵。”
何伤:何妨。《论语-先进》:“子曰:'何伤乎?亦各言其志也。’”《九章-涉江》(屈原):“苟余心其端直兮,虽僻远之何伤?”
浮柱:此指江槛的柱子。《甘泉赋》(汉-扬雄):“炕浮柱之飞榱(cuī)兮,神莫莫而扶倾。”吕向注:“浮柱,梁上柱也。”《大爱敬寺刹下铭》(梁-萧纲):“悬梁浮柱,沓起飞楹。”攲(qī):倾斜。《幽居值春》(北周-庾信):“欹桥久半断,崩岸始邪侵。”
扶颠:扶持危局。《论语-季氏》:“危而不持,颠而不扶,则将焉用彼相矣?”《洗兵马》(杜甫):“征起适遇风云会,扶颠始知筹策良。”
贻嗤(chī):贻笑,见笑。《旧唐书-元行冲传》:“木赐近贤,贻嗤于武叔。”
一木:《中说》卷3(隋-王通):“大厦将颠,非一木所支也。”
感故物:不忘旧物。《韩诗外传》卷9:“孔子出游少原之野,有妇人中泽而哭,其音甚哀。孔子使弟子问焉,曰:'夫人何哭之哀?’妇人曰:'乡者刈蓍(shī)薪,亡吾蓍簪,吾是以哀也。’妇人曰:'非伤亡簪也,吾所以悲者,盖不忘故也。’”
阑槛:栏杆。《说文-木部》:“楯,阑槛也。”段玉裁注:“阑槛者,谓凡遮阑之槛,今之阑干是也。”《寄题甘露寺北轩》(唐-杜牧):“曾向蓬莱宫里行,北轩阑槛最留情。”
为:用于句尾,表示感叹。《庄子-逍遥游》:“予无所用天下为。”《墨子-公输》:“何命焉为。”
慷慨:感叹。《古诗十九首》(魏晋):“一弹再三叹,慷慨有余哀。”《门有车马客行》(晋-陆机):“慷慨惟平生,俯仰独悲伤。”李善注引《说文》:“慷慨,壮士不得志于心。”
【大意】江上经常刮大风,白天黑夜雨急云飞。草堂好像在大浪之上,岂能不低头?俺像游子长期在外,家里无人操持。高岸尚能变成深谷,江槛的柱子倾侧有啥稀奇?持危扶颠是古人的劝诫。只是担心明白人贻笑大方。既然不同于大厦将倾,当然可以一木支撑。到了江边能遥望万里,何必要这江槛?然而人生都会留恋故物,俺感叹不已内心悲伤。
【诗意串述】这首诗前8句写江槛损坏不奇怪。江上常有大风暴雨。草堂像在大浪之上。一去三年不回,家里无人管。高岸可以深谷。“浮柱”倾侧有啥稀奇?后8句写感想。江槛损坏,按古人说法是要修(扶颠)的。又担心明白人笑我迂腐,说修江槛没啥用。然而,俺认为:一、“大厦倾”确实一木难支,但这不同于“大厦倾”,这儿“可以一木支。”(可行性。)二、走到江边即一望万里,何必要江槛?但是人生都会对故物有情。这江槛可是俺亲自建的啊!(必要性。)想到这儿,俺感叹再三,心有余悲。这首诗或不必深解。(时吐蕃已侵占松州。蜀地处于危险之中。但大厦或未到倾覆之时,严武来了或可“一木支”。杜甫要协助严武来“扶颠”吗?)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